目录
百家新论
审美感通学批评的四条路径汪余礼;4-9
一个学科的诞生:关于创构中国电影伦理学的对话袁智忠;田鹏;10-17
戏曲评论
变文、戏曲与话本小说的相互衍化及渗透任莹;18-23
宋金杂剧道具考——以出土戏剧文物为中心宋丽丽;24-26
马连良京剧服装改革的现实考量刘亚平;27-33
民国时期戏曲老唱片版本研究初探余姝;33-38
媒介变革与戏曲艺术传播的多元形态张兰芳;王烁达;39-44
数字创意视域下传统戏曲的传承与传播蒋月侠;45-49
从青春版《牡丹亭》管窥新时期昆曲的创作与传播冯丽常;50-52
“千古一帝”是如何演成的——我主演《北魏孝文帝》的体会张松晓;53-56
川剧《哭桃园》中张飞“三哭”艺术表演的拟真性与写意性唐嘉雪;王蓉;57-60
戏剧空间
中国实景演出中的山水精神张倩;61-63
新媒体艺术在戏剧舞台设计中的应用林晓龙;64-66
红色舞剧《英雄》的艺术特点及审美价值杨雨坤;67-69
演出总监在剧目创作演出中的作用——以情景史诗剧《梦回巴国》为例范建;70-72
红色语境艺术作品的舞台表达方式探析——以大型曲艺剧《望红台》为例夏铭锺;73-75
雷蒙德·威廉斯戏剧批评方法论的建构逻辑张劲松;文吉昌;76-80
狂欢与独白:《六月的离别》中道德审判之“谁之罪”韩悦;吴生艳;81-86
影视关注
重读《写电影剧本的几个问题》:夏衍戏剧式电影剧作观及实践研究郝瀚;87-90
“价值共识”的制造与流变——公共空间中的中国动画电影韩鹏;孙健环;91-95
国创动漫中民间文化传播的叙事特征——以神怪、仙侠题材类作品为例王敏;张琰;96-102
新时代中国战争题材电影对国家认同的叙事建构高新林;孙铭悦;103-106
中国谍战电影中的酷刑叙事安岚;107-110
“以影像写作”:张律导演电影中的诗学与诗性赵新;111-114
数字影像美学:一次基于电影心理学理论的重访朱郁闻;115-120
穿越幻象之维:齐泽克的科幻电影观邢桥;孟琪;121-124
电影《让娜·迪尔曼》:沉寂之中的爆发连洁;125-130
非遗传承
国家级安庆戏剧文化生态保护区创建探讨邵晨阳;邵敏;131-135
“非遗”视阈下川剧吹打乐艺术的当代传承与创新应用郑杰修;136-138
广西平果壮族嘹歌的演唱艺术冯子勤;139-141
乡村振兴背景下民俗音乐的传承与发展——以泷水哭嫁歌为例郭永青;142-144
图像时代漆画创作语言的多维发展刘士燕;145-147
四川地区传统农具竹编筛子的设计与传承研究罗佳;148-150
艺术教育
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与民族文化传承的关系李振奇;毕宏伟;151-153
新时期中国民族声乐乐派的区域建构目标与实践途径何姣;154-157
抗战歌曲在艺术类高校民族声乐教学中的应用于芳;158-160
高职院校民族声乐多元化教学的现状及策略研究郭雪;161-163
角色唱游:重构幼儿歌唱教学模式毛慧琳;164-168
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现状研究——以保山市昌宁县为例卜冠一;169-171
当代民族民间舞蹈普及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曾勤琴;172-175
新文科视阈下的《黄梅戏翻译》课程建设研究晏微微;176-178
文化融通
基于村落艺术的空心村发展路径探析肖滢;179-181
公共图书馆在乡村文化振兴中的建设模式和方略严毅;182-184
乡村振兴背景下乡贤文化时代价值的实现路径朱玲玲;185-188
基于出镜记者报道能力提升的课程群建设探索实践曾珍;189-192
铸就自信自强的精神品格
康晓强;2
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
刘绍坚;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