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现场/对话
后新冠疫情时代下文化产业发展的形式与趋势——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向勇访谈经纬;4-10
丝绸之路:中国文化崛起的路径——西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徐兆寿访谈芦珊;11-15+21
重启文化强国之路——当代丝绸之路的影视表达徐兆寿;张哲玮;16-21
今日论坛/艺术理论与批评拓展
主持人的话王一川;22
深扎艺术管理专业的学科根基——基于艺术学理论学科视角的观察王一川;23-29
论批评精神——以李长之为例李晶;30-34+41
艺术批评中的悲喜范畴——以书法艺术批评为例赵斌;35-41
中国大片中的两类历史记忆何美;42-46+54
当代非好莱坞悬疑片的创新路径及借鉴意义——以2019年中国大陆引进的《调音师》《海市蜃楼》《祈祷落幕时》为例峻冰;王欢;47-54
无声时期的中国本土电影表演观张雅楠;55-62
视点/观察
墨变思维:台湾水墨绘画当代性的创作演绎现象林洪钱;63-66
罗丹素描与雕塑的共生和互动颜海强;67-68+85
吴一峰艺术创作简谈王兮;69-71
罗兰·巴尔特《明室·摄影札记》中摄影图像的意境表达探析王茜;72-73
论中华传统美学与广告设计之融合刘梦;74-77
择吉概念下地域文创旅游纪念品设计中的文化观照薛璇;78-81
当代装置艺术的多元表达空间许林涛;李貌;82-85
综合博物馆公共空间利用初探——以成都博物馆为例赵黎;86-87
纵横/研论
从评论家到创作家:萧伯纳的早期戏剧评论与戏剧创作姬蕾;88-91
从儒家思想透视哈姆雷特的伦理型人文主义理想——基于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的探索李玉;92-96
民俗传承·乡情维系·乡村治理:地方戏曲的三重价值——以安徽池州傩戏艺术为例孙化显;97-101
文化生态视阈下的越调艺术传承研究罗嫱;102-105
藏族民间热巴戏剧元素及其发展轨迹管窥方婷;山人;106-109
旺苍端公戏的艺术特征探究王平兰;110-112
技术赋能对音乐文化传播的影响郭晓艳;113-115
对立抑或契合:国风电影中的现代配乐融合技巧宋伟;吴莎莎;116-118
外感于物而内动于心:《乐记》音乐美学思想试析彭弋的;胡郁青;119-121
文昌洞经音乐文化价值探究唐衡;罗嘉琪;122-124
巴山“滩歌”解析张升浩;125-127
广东汉乐在梅州的变迁轨迹庞博;128-130
四川彝族民间器乐艺术探究彭蓉;李茜;131-133
接受理论视野下的中国现代钢琴艺术史继美;134-136
钢琴伴奏中的文化表现及本土创新研究谢旭;137-139
批评/阐述
少数民族电影讲好中国故事的融合与表述路径敬鹏林;唐婷;140-142
融媒时代系列微纪录片的创作与传播探析——以《国家相册》第一季为例刘安经;143-147
动画本体的蜕变与回归马中文;148-151
符号、仪式、剧场:当代中国舞蹈象征研究的路径回顾王莉;152-157
环境戏剧在戏剧专业教学中的有益尝试陈小晓;158-161
京剧对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积极作用与影响——以京剧《陈毅回川》和成都市京剧研究院为例宋军;韦庠;曹顺成;162-163
舞剧《杜甫》:中国古典舞蹈形式的现代表达王文哲;164-166
马克思主义悲剧观视角下《雷雨》悲剧美学新探贺思齐;167-170+175
京剧名角制视域下《红娘》的叙事改编王琳;171-175
音乐剧《西区故事》:基于声乐表演的人物性格塑造舒田恬;176-178
川剧舞台上的关公表演形式兰坤明;179-181
文旅/探论
文旅融合:逻辑、模式、路径王建芹;李刚;182-184+200
“文化+”:推动传统文化资源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高玉敏;马亚敏;185-188
双城经济圈建设背景下成渝跨区域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例彭云思;秦羽;189-192
“一带一路”背景下四川非遗跨境电商推广与运营模式研究——以道明竹编为例周怡乔;杜洁;193-195
丝绸之路体育健身旅游长廊的产业化发展研究——以丝绸之路甘肃段为例张艳;罗康荣;陈旭东;196-200
双节同庆,家国同心
任宣余;2
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重要讲话201